專用機床是隨著汽車工業的興起而開展起來的。在專用機床中某些部件因反復運用,逐漸開展成為通用部件,因此產生了組合機床。最早的組合機床是在美國制成的,用于加工汽車零件。初期,各機床制造廠都有各自的通用部件規范。
為了進步不同制造廠的通用部件的互換性,便于用戶運用和維修,1953年美國汽車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與美國機床制造廠協商,肯定了
組合機床通用部件規范化的準繩,即嚴厲規則各部件間的聯絡尺寸,但對部件構造未作規則。
組合機床是以通用部件為根底,配以按工件特定外形和加工工藝設計的專用部件和夾具,組成的半自動或自動專用機床。普通采用多軸、多刀、多工序、多面或多工位同時加工的方式,消費效率比通用機床高幾倍至幾十倍。由于通用部件曾經規范化和系列化,可依據需求靈敏配置,能縮短設計和制造周期。因而,
組合機床兼有低本錢和高效率的優點,在大批、大量消費中得到普遍應用,并可用以組成自動消費線。
組合機床普通用于加工箱體類或特殊外形的零件。加工時,工件普通不旋轉,由刀具的旋轉運動和刀具與工件的相對進給運動,來完成鉆孔、擴孔、锪孔、鉸孔、鏜孔、銑削平面、切削內外螺紋以及加工外圓和端面等。有的
組合機床采用車削頭夾持工件使之旋轉,由刀具作進給運動,也可完成某些回轉體類零件(如飛輪、汽車后橋半軸等)的外圓和端面加工。